根据周一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艾滋病毒(HIV)感染率和相关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要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还必须加快下降速度。
这项国际调查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艾滋病毒新发感染率,自1995年达到峰值以来已下降了一半以上,但中欧、东欧和中亚的感染率却急剧上升。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研究人员表示,新的药物和预防疗法抑制了艾滋病的蔓延,但人类尚未能彻底战胜它。自1980年以来,艾滋病已导致逾4000多万人死亡。
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对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下降了近22%,至165万人,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死亡人数下降近40%,至71.8万人。
毫无疑问,这标志着人类对抗这种疾病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一趋势将无法实现联合国的雄心,其中包括明年将新感染人数降至37万以下、死亡人数降至25万以下的阶段性目标。
2016年,国际社会重申了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的承诺,目标是实现零新增感染、零艾滋病相关死亡、零污名化和零歧视。
IHME副教授和研究作者HmweKyu博士指出,世界各国在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和因该疾病死亡的人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她补充说:“每年仍然有超过1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在40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四分之一没有接受治疗。”
该研究称,1995年至2021年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民众一生中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下降了60%,这是导致全球艾滋病毒感染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感染风险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1.8%的峰值降至了8.7%。
但是,在非洲大有好转的同时,中欧、东欧和中亚的形势却出现了恶化。到2021年,这些地区艾滋病感染率达到了2.8%。
研究指出,全球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预计将在2039年达到4440万的峰值。Kyu博士强调:“国际社会必须作出持续和实质性的努力,加强对艾滋病预防的关注,优化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可及性,并广泛提供艾滋病毒检测,以实现及时诊断和护理。”